小兒夏季熱
小兒夏季熱是 嬰幼兒時期特有的疾病,以長期發熱、口渴、消瘦、多飲、多尿為主要特點。我國南方各省發病率高,一般在秋涼后多能自愈。部分病兒至第二年夏季再發。甚至連 續數年之久,次年發病癥較多較輕,病程亦較短。因其發病于夏季,故名“小兒夏季熱”,又稱“熟熱癥”、“暑熱消渴癥”。
【病因病機】
本病多體系素虛,或因飲食失調,久病失養損傷正 氣。衛外功能不固,炎暑濕熱,乘虛內侵肺、胃所致,暑邪傷筋耗氣,故見發熱、口渴多飲、倦怠、無神等;脾胃氣虛,運化失健,化源不足,不能運水為津故見納 呆、形收;肺氣虛,不能宣發肅降,啟閉汗孔,故見汗閉、多尿等癥。遷延日久,陰損及陽,又可見陰陽俱虛癥候。
【診斷要點】
1、常見于夏季,多發生于3歲以下發育營養較差之嬰幼兒。可繼發于麻疹、泄瀉、佝僂病等其他疾病之后。
2、常見癥狀是,每在夏季長期發熱,以無汗或少汗,煩渴,多飲,多尿為主證。氣候愈熱,發熱愈高。就熱不退,可見精神萎靡、納呆等癥狀。
3、體格檢查、化驗、x光檢查均無異常發現。
【辯證論治】
(一)暑傷肺胃型
主證:發熱無汗,煩渴,多飲,尿多,精神,胃納多無變化。發熱雖高,但無惡風、畏寒及其他神經癥狀;病程雖長,但無化火入營之表現。唇紅咽干,舌質紅,苔薄白或薄黃,脈滑數,指紋紅紫。
治法:清暑益氣養陰
(二)脾腎兩虛型
主證:發熱、口渴、汗閉,尿多,形體消瘦,面色蒼白,神疲懶言,納差,四肢發涼,小便清長。大便稀溏,舌質淡,苔少,脈細數無力,指紋淡。
治法:健脾補腎
【預防及護理】
1、暑期注意室內通風,保持涼爽。
2、凡患過本病的患兒,在次年夏季來臨時,應盡可能改善其生活環境,以避免過度暑熱,引起疾病復發。
3、夏季提倡多吃西瓜、綠豆湯、烏梅湯或用荷葉、西瓜皮等煎水代茶飲。
4、一般不用解熱藥物。如有高熱、煩躁不安,可用溫水浸浴,使皮膚血管擴張,以利濕邪外泄。亦可按摩曲池、合谷、內關等穴。如仍不退可用退熱劑作雙側曲池穴位注射。
5、注意飲食生活護理,防止發生其他合并癥。